屋内。

  烛火将她清瘦的身影投射在窗上,看上去虽单薄却不自怜自艾。

  与之对坐的看得出还有两人,正是谢云岫和谢四娘。

  听到她的话,谢谨言眼神中闪过些好奇,难不成她知晓这其中门道?

  一时间不自觉的往前站了站,屏气凝神的听着里头人继续说话。

  “嫂嫂这是听伯父说了什么吗?”

  谢四娘问。

  张家在捐资做官之前,是商贾出身。

  张父凭借自己的本事赚了几笔大钱后,就开始四处买地将全家人的户籍由商转农,而后更是抓住机会捐了个小官在身,这才让全家满门,都变成了官户。

  张家父母无子,膝下只有张闻音一女。

  因此备得宠爱,家中生意也从不避讳她,只不过张闻音并不善其道,而是更喜欢读书识字。

  她十岁上下,远在高州的大伯一家得了疟疾全都亡故,只留下一个当时回乡下外祖家过暑日的堂哥张闻卿。

  比她大两岁。

  张父不忍侄儿无依无靠,干脆找了宗族长辈做见证,过嗣到自家。

  至此,张闻音就多了个哥哥。

  张闻卿于诗书笔墨上不大通晓,但是为人厚道,机敏聪慧,故而是个天生做商贾的好料子。

  张父当初买官,本来是想推他去做,结果他却不愿,宁肯接过家中生意操持,也不想在官场上左右逢源。

  听到四妹的提问,张闻音摇摇头。

  “不是我阿爹,听松居的账一直都是自理,这几日我瞧了瞧,买粮的价格翻了一倍不止,就这还是因为家中人口多,要的也多,米店老板才酌情没涨得太过分,咱们且如此,更别提外头了,据闻好些百姓家都是用豆子面和饭吃,若是再这样旱下去,不出三年,就要尸横遍野了。”

  因为有前世的记忆,张闻音深知这场旱灾牵连有多广。

  灾民流离,易子而食。

  好些个郡县都死得空荡荡的。

  彼时的女儿已经是太子妃,东宫奉命解决此事,故而她听女儿说起过,自然知道不少内幕。

  且睦州并非什么富庶之地,与米粮之乡更是一点瓜葛都沾不上。

  州内的百姓们一向都是只能自给自足,稍有余粮过个冬而已,现如今接连不断的天灾就这么落了下来。

  用不了多久,这里就会成为地狱。

  前世的她们,因为女儿的中选早早就跟着去了上都,所以避开了此次祸事。

  但留在睦州的张家却成为了献祭的羔羊,父亲为了赈灾硬生生的累垮,哥哥为了救人却沾染上了时疫!

  一家子就这么败了…

  所以这一回,她说什么也要带大家躲过这场祸事,因此南下囤粮,势在必得!

  “原来是这样,我说呢最近去给母亲请安时不时的会遇到二嫂,她张口闭口的都在要钱,看来管家也不是这么好当的差事。”

  谢四娘感叹,但张闻音却置若罔闻。

  谢家惯是会让儿媳用嫁妆做填补的。

  刚开始她接手家里的中馈,为了把账目做平没少搭钱进去,可惜谢家上下没一个人承她这份情,慢慢的她就不乐意管了。

  所以寻了个机会,就把管家的权利给“让渡”出去,这名声谁爱要就拿去,她只管关起门来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是。

  “阿娘,要不咱们办个粥棚吧,能接济一点是一点。”

  谢云岫提议。

  “对对,这法子好,能帮一个算一个!”谢四娘在旁也同意。

  张闻音看着她们二人,多有欣慰。

  “想法虽好,但杯水车薪,救灾不是靠咱们一家出钱出力就能办到的,最要紧的还得是朝廷出面,但眼下还不到民不聊生的地步,所以上头估摸着也不会怎么管。”

  “那百姓们岂不是没活路了?”

  “灾咱们救不了,但囤点粮食还是做得到的。”

  一听到囤粮,外头站着的谢谨言脸色就难看了起来。

  果然,无商不奸!

  这张家莫不是要靠此发笔横财?

  一时间眼神里灌满了寒意。

  “我听你舅舅说南州六郡并未遭灾,当地的米价甚低,我名下有间米店铺子,管事的姓何,这一次我让他跟着你舅舅一同去南州采买,到时候运回来的米粮价格不高,就直接放在庄子上让周边的村户去买,这样能熬过这冬的农户也可多些。”

  村户们不同城里的富贵人家,只要有一口米,就能匀出几天的粥来。

  熬过今夏,秋日或许还能有些旁的收成,也就不至于饿殍遍野了。

  张闻音如是想。

  外头听到这话的谢谨言,刚刚绷着的脸色才缓缓松开。

  原来她是这番筹谋。

  倒是个良善的…

  不仅是谢谨言这么想,屋子里的谢四娘也有些坐不住了,开口立刻应和。

  “张家大哥是个实诚人,嫂嫂,要不算我一份吧,太多的钱我拿不出,但五百两没问题,钱多些他们也能多带点粮食回来,说不定还能再帮几户人家。”

  她说完,谢云岫也顺着点头,“还有我,但我没有四姑姑那样多,二百两可以吗?阿娘。”

  张闻音忽而有些眼眶酸胀,看着女儿和小姑子一脸热诚的说着这话,就不由感慨世道不公。

  【这旱灾陆陆续续的都得有三四年了,咱们家的存粮不多,可别让刁民给盯上,倒是你娘家既有余粮,也该送些过来解解困,怎么就顾着在外头做样子呢?大嫂。】

  潘氏丑恶的嘴脸浮现眼前。

  前世的谢家在这场灾情里毫无担当,只是象征性的让族人们摆了两个粥棚,施粥三日而已。

  可谢家被抄后。

  里头的一条大罪就是,旱情期间太子妃纵容家人扣押救济粮食以至灾民死伤无数,张闻音才知道,灭门的祸根便是从那时候埋下的了。

  “大嫂,大嫂……”四妹谢谨溪晃了晃手。

  “怎么了?心不在焉的?”

  张闻音回神过来,“没什么,你俩的钱还是自己留在当体己吧,采购粮食的事情,我来办就好,取之于民,也该用之于民,这话是我阿爹常说的。”

  “行吧,听嫂嫂的,若是有我们能出力的地方,一定要与我说才是!”谢四娘叮嘱。

  张闻音笑着点头。

  而她的话,一字不漏的都被谢谨言听在心里。

  任何时候,个人的力量都大不过朝廷,若是真的出现了灾情,那么还得要靠朝廷的拨粮才能解决问题,但就眼下这样的朝廷,想想都觉得不可能。

  因此推翻它,自己势在必得。

  “大爷,你怎么在这儿?”

  刚从厨房折返回来的橘夏忍不住提高嗓音的喊了句,果不其然,里头的三人立刻就安静下来。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夫君沉迷造反,却有四个忠臣崽崽,夫君沉迷造反,却有四个忠臣崽崽最新章节,夫君沉迷造反,却有四个忠臣崽崽 平板电子书!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,与本站立场无关
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,请发邮件至,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。
Copyright©2018 八零电子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