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宝十五载春,潼关城头的风裹挟着黄土,卷得哥舒翰银盔上的红缨簌簌作响。

  他扶着垛口往下望,安禄山的叛军正在关外十里扎营,黑鸦鸦的营帐连绵到天际,却始终不敢越雷池半步。

  “将军,郭子仪将军从河北派人送来了密信。”

  亲兵捧着蜡封的竹筒跑上城楼,甲叶碰撞声在风中格外清晰。

  哥舒翰接过竹筒,手指抚过筒身细密的纹路——这是朔方军特有的暗号,他与郭子仪同朝十余年,彼此的字迹比自家儿孙的还熟。

  展开信纸时,墨迹带着塞外的风沙气。

  “潼关天险,一夫当关万夫莫开。”

  “今河北已破史思明七营,范阳老巢摇摇欲坠,禄山首尾不能相顾。”

  “公只需坚守半月,某与光弼必断其归途,届时叛军不战自溃。”

  末尾是郭子仪标志性的粗笔签名,旁边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关隘,显然是怕信使误传心意。

  哥舒翰喉间发出一声低笑,把信纸凑到唇边呵了呵气。

  “这郭令公,还是老样子。”他转头对身边的副将说,“去年在长安酒肆,他就说过安禄山那点家底,撑不过半年。”

  副将凑近道:“可朝中……”话没说完就被哥舒翰摆手打断。

  “杨国忠的奏折,陛下的催促,我比你们清楚。”

  他摘下头盔,露出被白发覆盖的额头,“但你们看看这潼关,”他指向关外的深沟高垒,“安禄山带的是骑兵,不是会飞的鸟。当年我打吐蕃,在石堡城守了三个月,吐蕃赞普亲自督战都没用。”

  此时关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,叛军的号角声呜呜咽咽地响起来。

  哥舒翰重新戴上头盔,望远镜里映出安禄山的紫袍——那老贼正站在高台上指手画脚,身边的亲兵举着狼牙旗来回奔跑。

  “将军,叛军好像要攻城了!”

  “慌什么。”哥舒翰把望远镜递给亲兵,“让弓箭手备好火箭,投石机装满火油。他们敢来,就送他们尝尝潼关的厉害。”

  三日后的深夜,河北战场的李光弼正提着灯笼查看地图。

  帐外突然传来马蹄声,郭子仪掀帘而入,披风上还沾着未化的霜花。

  “光弼,你看这封急报。”

  他把信纸拍在案上,“哥舒翰在潼关打退了安禄山的夜袭,斩了三千首级。”

  李光弼挑眉:“老将军果然厉害。我就说嘛,让他守潼关比谁都靠谱。”

  “可不是么。”郭子仪往炭盆里添了块火炭,火星噼啪溅起来,“当年河西之战,哥舒翰带五百人守玉门关,吐蕃十万大军愣是没过去。”

  “他这人看着粗犷,心思比谁都细。”

  他拿起案上的兵符,“明日咱们再攻饶阳,把史思明逼到范阳去。只要潼关不失,安禄山就是瓮里的鳖。”

  帐外的亲兵突然来报,说抓到个叛军信使。

  李光弼亲自去审,回来时手里多了封信。

  “安禄山给史思明的,说要他放弃河北,回师救援洛阳。”

  郭子仪接过信,借着灯火看完,突然拍着桌子笑起来:“你看,我说什么来着?哥舒翰在潼关多待一日,安禄山的肠子就得悔青一寸。”

  他提笔写回信,墨迹在纸上洇开,“给哥舒翰送封信,就说河北这边我顶着,让他安心喝茶看城门。”

  李光弼在一旁打趣:“郭公这信要是让陛下看见,怕是又要说您结党营私了。”

  “陛下要是能明白这个理,何至于让安禄山闹到今天。”

  郭子仪放下笔,眼神沉了沉,“去年我在华清宫,跪了三个时辰求陛下削安禄山的兵权,结果呢?”

  他指着帐外的星空,“如今这世道,能信的只有手里的刀和关隘上的兵。”

  “哥舒翰守住潼关,咱们守住河北,这天下就乱不了。”

  七日后的潼关,哥舒翰正对着沙盘推演。亲兵来报,说郭子仪派来了一队工匠,还带了封信。

  “潼关的投石机该换了,某让工匠带了新图纸,射程能加三十步。”

  信纸背面画着个笑脸,“老哥哥要是嫌茶淡,等平了叛,某请你喝范阳的好酒。”

  哥舒翰把信纸递给参军,突然笑出声:“这郭子仪,倒像个做买卖的。”

  他指着沙盘上的潼关,“告诉工匠,按图纸改,用料不够就从叛军的营帐里取。”

  参军犹豫道:“将军,朝廷又来催战了,说再不出兵就要……”

  “就要治我的罪,是吧?”

  哥舒翰拿起一块石子,重重压在沙盘上的潼关位置,“让信使回去告诉陛下,安禄山现在就盼着咱们出关。”

  “他的骑兵在平原上厉害,到了这山沟里,就是一群没头的苍蝇。”

  他看向关外,叛军的营帐似乎少了些,“郭子仪在河北得手了,安禄山快撑不住了。”

  果然,三日后传来消息,史思明放弃饶阳,往范阳方向逃窜。

  郭子仪的信使快马加鞭赶到潼关,递上一封血书:“斩敌三万,缴获粮草二十万石。安禄山在洛阳杀了三个劝他回范阳的谋士,看来是真急了。”

  哥舒翰站在城头,望着关外渐渐稀疏的叛军旗帜,突然对身边的亲兵说:“拿笔墨来,我给郭子仪写回信。”

  他蘸了蘸墨,在纸上写道:“某在潼关多守一日,公在河北便多一分胜算。”

  “待叛军退时,某在潼关摆酒,为公庆功。”

  风从关外吹来,带着一丝暖意。

  哥舒翰把信纸折好,塞进竹筒,突然觉得这漫长的坚守,终于要看到尽头了。

  远处的叛军营帐里,似乎传来了拆营的动静,他知道,郭子仪说的没错,只要守住这潼关,叛军自会退去。

  此时的河北战场,郭子仪正看着哥舒翰的回信发笑。

  李光弼凑过来,见信上写着“某已命人酿好了酒,就等公来”,不禁打趣道:“老将军倒是自信。”

  “他守潼关,我放心。”

  郭子仪把信纸收好,“就像我在河北,他也放心一样。”

  他指向地图上的范阳,“安禄山的退路断了,用不了多久,咱们就能喝上庆功酒了。”

  夜色渐深,两盏灯火分别在潼关和河北的军营里亮着,照亮了两张同样坚毅的脸。

  他们或许相隔千里,却在用同样的信念坚守着——只要潼关不失,河北不乱,这大唐的江山,就塌不了。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李世民假死?那朕就威服四海了!,李世民假死?那朕就威服四海了!最新章节,李世民假死?那朕就威服四海了! 平板电子书!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,与本站立场无关
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,请发邮件至,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。
Copyright©2018 八零电子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