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一声轻响仿佛是某种讯号,将江临风从短暂的沉思中惊醒。
他没有放下手机,而是将周志明发来的那张照片放大,指尖反复摩挲着屏幕上那行猩红的字迹:“线归你们,名字我记着。”
这字迹写得歪歪扭扭,却透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决绝。
它不是威胁,更像是一份声明,一份划清界限的宣告。
江临风的目光从红漆上移开,死死盯住角落里那个被荒草半掩的旧信号箱。
那张泛黄的纸条,在手机屏幕的冷光下显得格外脆弱,仿佛一碰即碎。
可上面的名字——张建国,陈秀英,林阿强……却像刻在石头上一样清晰。
他立刻回拨了周志明的电话。
“老周,照片哪来的?”江临风的声音压得很低,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紧迫。
电话那头的周志明似乎早有预料,背景音里传来翻动纸张的沙沙声。
“一个小时前,有人用匿名邮箱发到了我单位的公开信箱。我查了IP,来自粤东海角市一家公共图书馆的公用电脑,发完邮件人就走了,监控里只看到一个戴着帽子口罩的背影,身形偏瘦,别的什么都看不出来。”
“海角市……”江临风咀嚼着这个地名。
清明桥村在粤北山区,而海角市远在粤东沿海,两地相隔近千公里。
马三那种地方上的小混混,绝不可能有这样的能力和动机,进行如此大范围、有预谋的行动。
这印证了他的猜想:破坏清明桥村线路的人,和在海角市废弃转播站留下字迹的人,或许根本不是同一伙。
前者是纯粹的破坏者,而后者……更像一个警告者,或者说,一个捍卫者。
“临风,这事儿不简单。”周志明的声音沉重起来,“吴守业当年留下的那些‘非标线路’,像一张看不见的网,遍布全省。我们现在看到的,可能只是这张网被扯开的两个角。你拿到的那份保护令是临时的,只能保住已知的节点,但那些我们还不知道的、隐藏在暗处的线路呢?它们依然暴露在危险之中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江临风的目光重新落回笔记本上那几行字上,“所以我们得赶在他们前面。老周,帮我个忙,把吴守业那份《安全责任承诺书》的附件调出来,里面应该有所有‘非标线路’的原始勘探点和编号。不管有多乱,多零散,我全部都要。”
“没问题,但这需要时间。那些都是二十多年前的档案,很多都没电子化。”
“尽快。”江临风挂断电话,没有片刻迟疑,立刻拨通了金小霜的内线。
“小霜,放下手头所有事。帮我查两个名字:张建国,陈秀英。关联词:粤东,通信工程,九十年代,意外事故。”
“收到。”金小霜干脆利落的回答是江临风最信赖的强心剂。
他站起身,在物证中心狭小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。
窗外的夜色浓得像化不开的墨,远处城市的灯火被隔绝在外,这里仿佛是一座孤岛。
他感觉自己正站在一个巨大谜团的入口,吴守业用二十多年的时间,以那些废弃的铜缆为笔,以南粤大地为纸,画下了一幅庞大的、关于记忆的地图。
而现在,有人想将这幅地图彻底撕碎,另一些人,则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图上的一个个坐标。
大约四十分钟后,金小霜的电话打了进来,声音里带着一丝被发现真相后的凝重。
“江队,查到了。”她语速很快,信息量巨大,“张建国,陈秀英,夫妻两人,都是原省邮电局的工程师。1995年,在参与珠-花干线粤东段沿海补充线路铺设工程时,因台风导致的塔吊侧翻事故,双双遇难。事发地点,就是海角市白沙镇的七号转播站,也就是你照片里的那个废弃转播站。”
江临风的心猛地一沉。
金小霜继续说道:“我交叉比对了当年的工程日志和吴守业的个人工作笔记,发现了关键信息。出事那天,吴守业是现场总指挥。工程日志上记录,事故原因是‘不可抗力’。但在吴守业的私人笔记里,他用红笔写下了一句话:‘是我的错,高估了进度,低估了风。’事故之后,那条补充线路项目被无限期搁置,七号转播站也自此废弃。而张建国和陈秀英,是那次事故中仅有的两名遇难者。”
谜底的一部分,以一种极其沉重的方式揭晓了。
林阿强,是吴守业未能救下的溺水少年。
张建国和陈秀英,是因他指挥失误而牺牲的同事。
“声音档案项目”的起点,那个被命名为“林阿强,有人记得你”的音频,根本不是一次心血来潮的实验。
它是吴守业背负一生的愧疚和忏悔。
他用这种方式,让那些逝去的名字,日复一日地回响在风中,仿佛在告诉整个世界,也告诉他自己——他没有忘记。
那么,粤北三号节点的韩卫国,是不是也与某个名字有关?
那些遍布全省的、沉默的“代听节点”,每一个背后,是否都对应着一个像林阿强、张建国、陈秀英一样,需要被“记得”的灵魂?
江临风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变得有些艰难。
他以为自己在守护一个创新的社会治理项目,现在才明白,他接手的,是一个老人持续了二十多年的、孤独的赎罪仪式。
而那个在墙上用红漆写下“线归你们,名字我记着”的人,TA又是谁?
是逝者的亲人?
是当年的工友?
还是另一个像吴守业一样,背负着共同记忆的知情者?
TA的宣告,与其说是对江临风的挑衅,不如说是对那些试图抹去一切的破坏者的怒吼——你们可以夺走物理的线路,但夺不走我们脑海中的记忆。
就在这时,江临风的手机再次震动,是派去海角市现场勘查的同事发来的信息。
“江队,我们到了。转播站很偏僻,周围荒无人烟。墙上的红漆是新喷的,油漆还没完全干透。我们在信号箱上发现了您说的那张纸条,但有个新情况——纸条是被人用透明塑料膜精心塑封过的,边缘用防水胶粘在铁皮上,保护得很好。看塑封膜的老化程度,至少有十年以上了。这说明,常年有人在维护这个地方。”
常年有人在维护……
江临风闭上眼睛,一个轮廓在脑海中逐渐清晰。
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。
吴守业不是孤独的。
在他身后,有一个由共同记忆连接起来的、沉默的群体。
他们可能互不相识,散落在南粤的各个角落,像一个个忠诚的守墓人,默默守护着这些承载着名字的线路。
他们不相信官方,不相信系统,只相信这种最原始、最笨拙的方式。
清明桥村的杨小满,在电线杆被锯断后,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报警,而是用自己的手艺,连夜抢修,让“声音不能断”。
海角市的那个神秘人,在发现官方力量介入后,立刻划清界限,宣告自己对“名字”的所有权。
他们都是这个沉默群体的一员。
江临风的“声音档案项目”,无意中闯入了他们的世界。
他的善意和保护,在他们看来,或许是一种入侵和收编。
那个神秘人之所以留下那行字,是在警告江临风:不要试图用你的“官方系统”来定义和收容我们的记忆。
这些名字,属于我们。
他再次点亮手机屏幕,看着那张照片。
夜风仿佛穿过手机,带着海边特有的咸腥气息扑面而来。
他忽然明白了周志明所说的“这张网”的真正含义。
它不仅是由铜缆构成的物理网络,更是一个由愧疚、思念、承诺和守护编织而成的人情网络、记忆网络。
破坏者想要切断的是物理的线,而那个“红漆客”要捍卫的,是记忆的线。
现在,江临风和他的“声音档案项目”被夹在了中间。
他走到窗边,推开窗户,让深夜的冷风吹在脸上。
他知道,抓捕马三,或者申请更多的临时保护令,都只是治标不治本。
他面对的不再是简单的刑事案件或行政阻挠。
他必须找到一种方式,与那个沉默的、充满戒备的守护者群体对话。
他要让他们相信,他不是来掠夺记忆的,而是来加固记忆的。
江临风拿起手机,没有打给任何一个下属,而是翻到了一个几乎从不联系的号码——省厅档案科的老科长,一个快要退休、被公认为“老古董”的人。
“刘科长,深夜打扰。我想请您帮个忙,查一份二十多年前的工程事故卷宗,粤东邮电局,白沙镇七号转播站塔吊侧翻事故。我不要结论,我要完整的、未经删减的原始卷宗,包括所有当事人的口述笔录,尤其是……幸存者的。”
他必须知道,那天,除了逝去的张建国和陈秀英,除了负罪的吴守业,还有谁在场。
风,从不替沉默者撒谎。
但要让风说出全部的真相,你需要先找到所有听得懂风语的人。
而这些人,就藏在那份泛黄的、记录着一切开端的旧案卷里。
他没有放下手机,而是将周志明发来的那张照片放大,指尖反复摩挲着屏幕上那行猩红的字迹:“线归你们,名字我记着。”
这字迹写得歪歪扭扭,却透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决绝。
它不是威胁,更像是一份声明,一份划清界限的宣告。
江临风的目光从红漆上移开,死死盯住角落里那个被荒草半掩的旧信号箱。
那张泛黄的纸条,在手机屏幕的冷光下显得格外脆弱,仿佛一碰即碎。
可上面的名字——张建国,陈秀英,林阿强……却像刻在石头上一样清晰。
他立刻回拨了周志明的电话。
“老周,照片哪来的?”江临风的声音压得很低,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紧迫。
电话那头的周志明似乎早有预料,背景音里传来翻动纸张的沙沙声。
“一个小时前,有人用匿名邮箱发到了我单位的公开信箱。我查了IP,来自粤东海角市一家公共图书馆的公用电脑,发完邮件人就走了,监控里只看到一个戴着帽子口罩的背影,身形偏瘦,别的什么都看不出来。”
“海角市……”江临风咀嚼着这个地名。
清明桥村在粤北山区,而海角市远在粤东沿海,两地相隔近千公里。
马三那种地方上的小混混,绝不可能有这样的能力和动机,进行如此大范围、有预谋的行动。
这印证了他的猜想:破坏清明桥村线路的人,和在海角市废弃转播站留下字迹的人,或许根本不是同一伙。
前者是纯粹的破坏者,而后者……更像一个警告者,或者说,一个捍卫者。
“临风,这事儿不简单。”周志明的声音沉重起来,“吴守业当年留下的那些‘非标线路’,像一张看不见的网,遍布全省。我们现在看到的,可能只是这张网被扯开的两个角。你拿到的那份保护令是临时的,只能保住已知的节点,但那些我们还不知道的、隐藏在暗处的线路呢?它们依然暴露在危险之中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江临风的目光重新落回笔记本上那几行字上,“所以我们得赶在他们前面。老周,帮我个忙,把吴守业那份《安全责任承诺书》的附件调出来,里面应该有所有‘非标线路’的原始勘探点和编号。不管有多乱,多零散,我全部都要。”
“没问题,但这需要时间。那些都是二十多年前的档案,很多都没电子化。”
“尽快。”江临风挂断电话,没有片刻迟疑,立刻拨通了金小霜的内线。
“小霜,放下手头所有事。帮我查两个名字:张建国,陈秀英。关联词:粤东,通信工程,九十年代,意外事故。”
“收到。”金小霜干脆利落的回答是江临风最信赖的强心剂。
他站起身,在物证中心狭小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。
窗外的夜色浓得像化不开的墨,远处城市的灯火被隔绝在外,这里仿佛是一座孤岛。
他感觉自己正站在一个巨大谜团的入口,吴守业用二十多年的时间,以那些废弃的铜缆为笔,以南粤大地为纸,画下了一幅庞大的、关于记忆的地图。
而现在,有人想将这幅地图彻底撕碎,另一些人,则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图上的一个个坐标。
大约四十分钟后,金小霜的电话打了进来,声音里带着一丝被发现真相后的凝重。
“江队,查到了。”她语速很快,信息量巨大,“张建国,陈秀英,夫妻两人,都是原省邮电局的工程师。1995年,在参与珠-花干线粤东段沿海补充线路铺设工程时,因台风导致的塔吊侧翻事故,双双遇难。事发地点,就是海角市白沙镇的七号转播站,也就是你照片里的那个废弃转播站。”
江临风的心猛地一沉。
金小霜继续说道:“我交叉比对了当年的工程日志和吴守业的个人工作笔记,发现了关键信息。出事那天,吴守业是现场总指挥。工程日志上记录,事故原因是‘不可抗力’。但在吴守业的私人笔记里,他用红笔写下了一句话:‘是我的错,高估了进度,低估了风。’事故之后,那条补充线路项目被无限期搁置,七号转播站也自此废弃。而张建国和陈秀英,是那次事故中仅有的两名遇难者。”
谜底的一部分,以一种极其沉重的方式揭晓了。
林阿强,是吴守业未能救下的溺水少年。
张建国和陈秀英,是因他指挥失误而牺牲的同事。
“声音档案项目”的起点,那个被命名为“林阿强,有人记得你”的音频,根本不是一次心血来潮的实验。
它是吴守业背负一生的愧疚和忏悔。
他用这种方式,让那些逝去的名字,日复一日地回响在风中,仿佛在告诉整个世界,也告诉他自己——他没有忘记。
那么,粤北三号节点的韩卫国,是不是也与某个名字有关?
那些遍布全省的、沉默的“代听节点”,每一个背后,是否都对应着一个像林阿强、张建国、陈秀英一样,需要被“记得”的灵魂?
江临风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变得有些艰难。
他以为自己在守护一个创新的社会治理项目,现在才明白,他接手的,是一个老人持续了二十多年的、孤独的赎罪仪式。
而那个在墙上用红漆写下“线归你们,名字我记着”的人,TA又是谁?
是逝者的亲人?
是当年的工友?
还是另一个像吴守业一样,背负着共同记忆的知情者?
TA的宣告,与其说是对江临风的挑衅,不如说是对那些试图抹去一切的破坏者的怒吼——你们可以夺走物理的线路,但夺不走我们脑海中的记忆。
就在这时,江临风的手机再次震动,是派去海角市现场勘查的同事发来的信息。
“江队,我们到了。转播站很偏僻,周围荒无人烟。墙上的红漆是新喷的,油漆还没完全干透。我们在信号箱上发现了您说的那张纸条,但有个新情况——纸条是被人用透明塑料膜精心塑封过的,边缘用防水胶粘在铁皮上,保护得很好。看塑封膜的老化程度,至少有十年以上了。这说明,常年有人在维护这个地方。”
常年有人在维护……
江临风闭上眼睛,一个轮廓在脑海中逐渐清晰。
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。
吴守业不是孤独的。
在他身后,有一个由共同记忆连接起来的、沉默的群体。
他们可能互不相识,散落在南粤的各个角落,像一个个忠诚的守墓人,默默守护着这些承载着名字的线路。
他们不相信官方,不相信系统,只相信这种最原始、最笨拙的方式。
清明桥村的杨小满,在电线杆被锯断后,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报警,而是用自己的手艺,连夜抢修,让“声音不能断”。
海角市的那个神秘人,在发现官方力量介入后,立刻划清界限,宣告自己对“名字”的所有权。
他们都是这个沉默群体的一员。
江临风的“声音档案项目”,无意中闯入了他们的世界。
他的善意和保护,在他们看来,或许是一种入侵和收编。
那个神秘人之所以留下那行字,是在警告江临风:不要试图用你的“官方系统”来定义和收容我们的记忆。
这些名字,属于我们。
他再次点亮手机屏幕,看着那张照片。
夜风仿佛穿过手机,带着海边特有的咸腥气息扑面而来。
他忽然明白了周志明所说的“这张网”的真正含义。
它不仅是由铜缆构成的物理网络,更是一个由愧疚、思念、承诺和守护编织而成的人情网络、记忆网络。
破坏者想要切断的是物理的线,而那个“红漆客”要捍卫的,是记忆的线。
现在,江临风和他的“声音档案项目”被夹在了中间。
他走到窗边,推开窗户,让深夜的冷风吹在脸上。
他知道,抓捕马三,或者申请更多的临时保护令,都只是治标不治本。
他面对的不再是简单的刑事案件或行政阻挠。
他必须找到一种方式,与那个沉默的、充满戒备的守护者群体对话。
他要让他们相信,他不是来掠夺记忆的,而是来加固记忆的。
江临风拿起手机,没有打给任何一个下属,而是翻到了一个几乎从不联系的号码——省厅档案科的老科长,一个快要退休、被公认为“老古董”的人。
“刘科长,深夜打扰。我想请您帮个忙,查一份二十多年前的工程事故卷宗,粤东邮电局,白沙镇七号转播站塔吊侧翻事故。我不要结论,我要完整的、未经删减的原始卷宗,包括所有当事人的口述笔录,尤其是……幸存者的。”
他必须知道,那天,除了逝去的张建国和陈秀英,除了负罪的吴守业,还有谁在场。
风,从不替沉默者撒谎。
但要让风说出全部的真相,你需要先找到所有听得懂风语的人。
而这些人,就藏在那份泛黄的、记录着一切开端的旧案卷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