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想一个法子。
一个足以在京城那种遍地是珍馐的地方,也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法子。
她的目光,在小小的食肆里环视。
最后,落在了墙角那几个空坛子上。
有了!
“夏雨,你走南闯北,见多识广。知道京城的人,都喜欢什么口味的酒吗?”
“要说京城的酒,那名堂可就多了去了。”
夏雨如数家珍,“权贵们爱喝北地来的烧刀子,酒烈如火,入喉如刀,够烈,够劲;”
“文人雅士们喜欢南边来的花雕、女儿红,温一壶浊酒,吟两句酸诗,骗骗少不更事的小姑娘;”
真不知道是别人的诗酸,还是他的话酸。
“那些姑娘们,则偏爱各种果子酒,像什么青梅酒、葡萄酒,酸甜可口,喝个半醉,脸颊绯红,最是动人。”
他砸吧了一下嘴,“不过,要说这几年最时兴的,还得是宫里传出来的玫瑰酿。”
“玫瑰酿?”
“对。这东西,要用清晨带露的重瓣玫瑰,配上上好的糯米和泉水酿造。开坛的时候,嘶……”
他的桃花眼微眯,似已沉醉在酒香里。
“可惜,这东西产量极少。一杯就值千金,我也就蹭着一位故人的光,喝了一回。”
他的眼神有些飘远,也不知到底是在怀念故人还是怀念酒。
“是什么味儿?”阿尘在一旁听得入了神,忍不住追问。
夏雨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,“什么味儿?金子的味儿!忘了!”
阿香听着,心里的那个想法,愈发清晰。
玫瑰酿……
如果,她能用这漫山遍野的荔枝,酿出同款的“荔枝酿”呢?
荔枝本身就香气馥郁,甜度极高,是酿酒的绝佳材料。
而且,它的果肉晶莹剔透。
若是酿得好了,那酒色,肯定不比什么玫瑰酿逊色。
这东西,一旦做成,别说运到京城,就是运到天边,也不怕坏。
再者,物以稀为贵。
按夏雨的说法,外头是没有种荔枝的。
那么,做荔枝酒的就更少了。
这独一无二的“荔枝酿”,绝对能卖个好价钱!
“我决定了,”阿香猛地一拍大腿,宣布道,“咱们就做荔枝酿!”
“荔枝酿?”夏雨和阿尘异口同声地看向她。
“对!”阿香的眼中,闪烁着兴奋和激情,“咱们要把这漫山遍野没人要的荔枝,通通做成酒运出去,变成让王公贵族都抢着要的金疙瘩!”
说干就干。
她立刻开始分配任务。
阿尘力气大,负责去镇外的荔枝林里,把那些最新鲜、最饱满的荔枝,都摘回来。
夏雨身手好,负责去镇上最好的酒坊,买几坛子上好的糯米烧酒和酒曲回来,要刚蒸好的酒头,度数越高越好。
然后,两人一起将荔枝剥皮去核。
她自己,则把家里那些能用得上的盆盆罐罐,全都搬了出来。
洗干净,放到开水里翻滚消毒。
一切准备就绪。
她将两人剥好的荔枝肉,按品种和品相分成了三份。
对应三种不同的酿造方法。
第一种,是最传统的“泡酒法”。
她将品相最好的荔枝果肉,和大量的冰糖,一层一层地码放进一个大坛子。
然后,将刚蒸馏出来,还没加任何调味的“酒头”,缓慢而均匀地倒进去,直到完全没过荔枝。
“这个泡酒法,是最简单,也是最常用的方法。”阿香边做边解释道,“酒味最烈,果香也足。等上一个月,就能喝了。”
第二种,是“发酵法”。
她将荔枝肉捣碎,与碾成粉末的酒曲均匀混合,放入一个陶制的坛子里,盖上封泥。
“这个,不用加酒,全靠荔枝本身的糖分和酒曲自然发酵。做出来的酒,度数不高,但口感最醇,最能体现荔枝的原味。”
她仔仔细细检查了一下封泥,“这个一定要密封好,放在阴凉的地方,不然很容易就会发酸坏掉。”
最后一种,是荔枝糖浆。
她将其余的荔枝肉全部榨成汁。
然后,支起一口大锅,将荔枝原浆和冰糖倒进去,用小火,慢慢熬煮,浓缩。
再加进去几片晒干的桂花和柠檬,这样甜香会更馥郁,更有层次。
这种浓缩糖浆,方便存放,用法也多。
可以兑水喝,也可以做甜点的淋酱,还可以直接用来调酒。
“阿香,你好厉害!”阿尘馋得口水都要下来了,“这个是麦芽糖吗?”
阿香笑了笑,将熬好的糖浆,打了一小碟给他解馋。
剩下的,趁热装进瓶中,密封待用。
忙完这些,她双手叉腰,得意道,“接下来,把一切都交给时间了。”
在等待的日子里,食肆的生意,依旧惨淡。
但阿香却一天也没有闲下来。
她知道,光有好东西不够,还得想办法把它们卖出去。
于是,她找了几家平时有往来的货郎。
筛选掉出发日期和荔枝酿的发酵时间对不上的,再剔除掉那些名声不好的,或者路线没有优势的。
最后,选定了两家。
一家是专门跑京城线的。
按夏雨对京城的了解,这两样“土特产”的热销是必然的,只是路途太远。
而且途中的耗损、关卡的打点……一样也少不得,还都不可控。
这就导致,虽然价格可以卖得很高,但扣除掉这些变数,最终的收益,犹未可知。
另一家,则是专跑周边几个县城的短途路线。
货郎说,按计划,他下一站要去清溪县。
清溪县不大,也不是什么富足之地,但胜在那边专种青草药,周边不产荔枝。
且地方不远,往来一趟,时间刚好赶上下一批成品。
这样满打满算,在荔枝收获的季节结束前,至少能跑上两趟。
还能顺路带些蛇舌草回来,煮凉茶。
这荔枝酒热气,若能配上清溪的凉茶,正好相得益彰。
两条商路,一条主攻高端,放长线钓大鱼;
一条主打口碑,快速回笼资金,试探市场反应。
就这样,双管齐下,被阿香安排得明明白白。
时间转瞬即逝,一眨眼,到了品鉴佳酿的日子。
送走食肆最后一批客人,三人忙完手头的活计,就忙不迭地聚拢向那几个坛子。
阿香随手挑了一坛,打开上面的封泥。
一个足以在京城那种遍地是珍馐的地方,也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法子。
她的目光,在小小的食肆里环视。
最后,落在了墙角那几个空坛子上。
有了!
“夏雨,你走南闯北,见多识广。知道京城的人,都喜欢什么口味的酒吗?”
“要说京城的酒,那名堂可就多了去了。”
夏雨如数家珍,“权贵们爱喝北地来的烧刀子,酒烈如火,入喉如刀,够烈,够劲;”
“文人雅士们喜欢南边来的花雕、女儿红,温一壶浊酒,吟两句酸诗,骗骗少不更事的小姑娘;”
真不知道是别人的诗酸,还是他的话酸。
“那些姑娘们,则偏爱各种果子酒,像什么青梅酒、葡萄酒,酸甜可口,喝个半醉,脸颊绯红,最是动人。”
他砸吧了一下嘴,“不过,要说这几年最时兴的,还得是宫里传出来的玫瑰酿。”
“玫瑰酿?”
“对。这东西,要用清晨带露的重瓣玫瑰,配上上好的糯米和泉水酿造。开坛的时候,嘶……”
他的桃花眼微眯,似已沉醉在酒香里。
“可惜,这东西产量极少。一杯就值千金,我也就蹭着一位故人的光,喝了一回。”
他的眼神有些飘远,也不知到底是在怀念故人还是怀念酒。
“是什么味儿?”阿尘在一旁听得入了神,忍不住追问。
夏雨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,“什么味儿?金子的味儿!忘了!”
阿香听着,心里的那个想法,愈发清晰。
玫瑰酿……
如果,她能用这漫山遍野的荔枝,酿出同款的“荔枝酿”呢?
荔枝本身就香气馥郁,甜度极高,是酿酒的绝佳材料。
而且,它的果肉晶莹剔透。
若是酿得好了,那酒色,肯定不比什么玫瑰酿逊色。
这东西,一旦做成,别说运到京城,就是运到天边,也不怕坏。
再者,物以稀为贵。
按夏雨的说法,外头是没有种荔枝的。
那么,做荔枝酒的就更少了。
这独一无二的“荔枝酿”,绝对能卖个好价钱!
“我决定了,”阿香猛地一拍大腿,宣布道,“咱们就做荔枝酿!”
“荔枝酿?”夏雨和阿尘异口同声地看向她。
“对!”阿香的眼中,闪烁着兴奋和激情,“咱们要把这漫山遍野没人要的荔枝,通通做成酒运出去,变成让王公贵族都抢着要的金疙瘩!”
说干就干。
她立刻开始分配任务。
阿尘力气大,负责去镇外的荔枝林里,把那些最新鲜、最饱满的荔枝,都摘回来。
夏雨身手好,负责去镇上最好的酒坊,买几坛子上好的糯米烧酒和酒曲回来,要刚蒸好的酒头,度数越高越好。
然后,两人一起将荔枝剥皮去核。
她自己,则把家里那些能用得上的盆盆罐罐,全都搬了出来。
洗干净,放到开水里翻滚消毒。
一切准备就绪。
她将两人剥好的荔枝肉,按品种和品相分成了三份。
对应三种不同的酿造方法。
第一种,是最传统的“泡酒法”。
她将品相最好的荔枝果肉,和大量的冰糖,一层一层地码放进一个大坛子。
然后,将刚蒸馏出来,还没加任何调味的“酒头”,缓慢而均匀地倒进去,直到完全没过荔枝。
“这个泡酒法,是最简单,也是最常用的方法。”阿香边做边解释道,“酒味最烈,果香也足。等上一个月,就能喝了。”
第二种,是“发酵法”。
她将荔枝肉捣碎,与碾成粉末的酒曲均匀混合,放入一个陶制的坛子里,盖上封泥。
“这个,不用加酒,全靠荔枝本身的糖分和酒曲自然发酵。做出来的酒,度数不高,但口感最醇,最能体现荔枝的原味。”
她仔仔细细检查了一下封泥,“这个一定要密封好,放在阴凉的地方,不然很容易就会发酸坏掉。”
最后一种,是荔枝糖浆。
她将其余的荔枝肉全部榨成汁。
然后,支起一口大锅,将荔枝原浆和冰糖倒进去,用小火,慢慢熬煮,浓缩。
再加进去几片晒干的桂花和柠檬,这样甜香会更馥郁,更有层次。
这种浓缩糖浆,方便存放,用法也多。
可以兑水喝,也可以做甜点的淋酱,还可以直接用来调酒。
“阿香,你好厉害!”阿尘馋得口水都要下来了,“这个是麦芽糖吗?”
阿香笑了笑,将熬好的糖浆,打了一小碟给他解馋。
剩下的,趁热装进瓶中,密封待用。
忙完这些,她双手叉腰,得意道,“接下来,把一切都交给时间了。”
在等待的日子里,食肆的生意,依旧惨淡。
但阿香却一天也没有闲下来。
她知道,光有好东西不够,还得想办法把它们卖出去。
于是,她找了几家平时有往来的货郎。
筛选掉出发日期和荔枝酿的发酵时间对不上的,再剔除掉那些名声不好的,或者路线没有优势的。
最后,选定了两家。
一家是专门跑京城线的。
按夏雨对京城的了解,这两样“土特产”的热销是必然的,只是路途太远。
而且途中的耗损、关卡的打点……一样也少不得,还都不可控。
这就导致,虽然价格可以卖得很高,但扣除掉这些变数,最终的收益,犹未可知。
另一家,则是专跑周边几个县城的短途路线。
货郎说,按计划,他下一站要去清溪县。
清溪县不大,也不是什么富足之地,但胜在那边专种青草药,周边不产荔枝。
且地方不远,往来一趟,时间刚好赶上下一批成品。
这样满打满算,在荔枝收获的季节结束前,至少能跑上两趟。
还能顺路带些蛇舌草回来,煮凉茶。
这荔枝酒热气,若能配上清溪的凉茶,正好相得益彰。
两条商路,一条主攻高端,放长线钓大鱼;
一条主打口碑,快速回笼资金,试探市场反应。
就这样,双管齐下,被阿香安排得明明白白。
时间转瞬即逝,一眨眼,到了品鉴佳酿的日子。
送走食肆最后一批客人,三人忙完手头的活计,就忙不迭地聚拢向那几个坛子。
阿香随手挑了一坛,打开上面的封泥。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。
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小厨娘的菜,今天又发光了吗,小厨娘的菜,今天又发光了吗最新章节,小厨娘的菜,今天又发光了吗 平板电子书!
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小厨娘的菜,今天又发光了吗,小厨娘的菜,今天又发光了吗最新章节,小厨娘的菜,今天又发光了吗 平板电子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