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想让他们带故事?这有何难。”

  夏雨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。

  “人呢,从来都是无利不起早的。就说我吧,要不是惦记你那盘肠粉,大清早的谁要起来。”

  “也就是说,要给他们一些甜头。”阿香心领神会,不忘夸赞他,“夏雨,你知道的可真多。”

  一听有人夸自己,这懒猫的尾巴都快翘到天上去了,忙继续献宝道:

  “按照江湖……咳,外头做生意的行规,你这第一批货,可以给他们报一个成本价。”

  “成本价?可我们这些荔枝,几乎都是白捡的,坛子也是现成的。这成本,难道只按冰糖和酒曲的价钱来算?”

  夏雨闻言,用一种看阿尘的眼神看着她。

  这小厨娘,智力水平怎么总是跟想象力一样跳脱。

  “你不说,我不说,谁知道你的成本是多少?难道还指望这个傻大个,去跟别人对账吗?”

  他左右看了看,确定没有旁人,凑近些压低声音道,“做生意嘛,谁不添油加醋的。”

  “啊?”

  “你看,隔壁那两个,张叔张婶,在你看来算实诚人吧?他们平时卖米,是咋吆喝的?”

  阿香想了想,竟有板有眼地学了起来,“来来来,看一看,瞧一瞧,这是新到的丝苗米,十斤只赚你两文钱,你买不了吃亏,买不了上当。”

  “懂了吧?她真只赚这么点,怎么供宝贝儿子在郡城读书?”

  阿香听得有些泄气。

  原来,自己一直深信不疑的“事实”,只是别人玩坏了的套路。

  “那,我们也报一个添油加醋的成本价,然后像张婶那样,一坛酒赚两文钱?”

  “格局小了不是?”夏雨摆了摆手,“别急,你先听我说完。我们可以跟货郎提议'风险共担,利益共享'。”

  阿香又不明白了。

  “简单来说就是,货郎先给垫个成本价就行。等他到了京城,把东西一卖,刨去他应得的辛苦钱。剩下的纯利润,我们跟他五五开。”

  “也就是说,我们在最差的情况下,也能先把成本拿到手。而他,只要卖得好,就能分到一半的利润?”

  “正是。所以这个成本价,能怎么东拼西凑,就看你的本事了。你可以壮着胆子往大了想,但前提是,你得能自圆其说。”

  阿香点点头。

  “我明白了。这既是给货郎尝到甜头,让他有动力去卖高价,同时也是对他诚信度的一场考验。如果他将来谎报利润,那这个人,也不值得我们长久合作。”

  “孺子可教也!”夏雨对这个学生很满意,继续道:

  “去京城这一路,山长水远,关卡重重,少不得上下打点。如果还要他自己承担全部的风险,却不知道最后能有多少好处,这买卖,换作是谁,也绝不会做的。”

  夏雨的手指在桌上敲了一下,继续道。

  “但现在,我们把最大的那块饼画给了他,他自然愿意为我们拼尽全力。”

  不得不承认,夏雨虽然吊儿郎当,但论见识,还真能把人唬得一愣一愣的。

  单是谈起这生意,就能说得头头是道,句句切中要害。

  “对了,除了这两样土特产,你还得让货郎再带一样东西,保准身价翻倍。”

  “什么东西?”

  “一个噱头,比如我们刚才的那个故事。”

  阿香触类旁通,“我懂了,也可以跟节日什么的放在一起。”

  “对!这荔枝外形看起来像赤诚之心,算算日子,差不多接近七夕佳节,正好可以用来传达思慕之情。”

  “或者中元节,用来祭祖也很适合!”

  “额……好吧,”夏雨扶额,“好有道理的样子,我一时竟无法反驳。”

  他忽然又不想说话了,累了。

  第二天,阿香食肆重新开张。

  门口的木板上,请了屠户老李挥毫写道:

  “本店新售荔枝酿,每日限量供应十杯,过时不候。”

  字是正楷体,笔力沉厚,横竖间自有山河。

  看来他的故事,至少也是可以配一坛子荔枝酿的。

  镇上的老饕见这些日子,官府不来检查了,本就早已食指大动。

  只是碍于不知道食肆是不是还在整改,都没敢登门。

  眼见着阿香又有新活,肚子里的馋虫是再也按耐不住了。

  尤其还见老李这“新酒品鉴官”,脸色红润、精神焕发地从阿香食肆走出来,整个人至少年轻了十岁。

  腿不酸了,腰也不疼了,一口气爬五个山头还不费劲。

  消息一传十,十传百。

  一夜之间,荔枝酿的名头,在风禾镇一炮而红。

  食肆的生意,也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红火。

  每天还没到开门时间,门口就排起了长队。

  那些眼高于顶的乡绅,深闺中的贵妇,和碍于情面的张巡检,都派了人,天还没亮就来候着,只为求得一口佳酿。

  十杯酒,食肆的门刚开一条缝,便已被抢购一空。

  没买到的人只能扼腕叹息,暗暗发誓明天要更早来。

  买到的人则如获至宝,在食肆里寻个座位,配上一碟“卤味拼盘”或是“香煎蚝烙”,大快朵颐。

  流水,名气,都火得毫无征兆,却又势不可挡。

  与此同时,跑短途的货郎也带来好消息。

  当他拉着一车清溪县盛产的青草药,回到风禾镇时,身后还跟着好几辆马车。

  都是闻讯而来,排队等着买酒的外地客商。

  而真正让荔枝酿声名鹊起的,还是那条通往天子脚下的长线。

  那名货郎深谙京城贵人的喜好,也知道只要自己能打开局面,以后不愁没有银子收。

  他花重金,在京城最繁华地段,租下了一间铺面。

  每日只开张一个时辰,铺中只卖两样东西,“南境贡品荔锦”与“琼浆玉液荔枝酿”。

  他还请了一名说书先生,将阿香给的故事,塑造得闻者伤心见者流泪。

  而整个风禾镇,则被描绘成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。

  若是经费再充足些,想必他还能再扯点。

  饥饿营销,加上神秘的故事包装,瞬间引爆了整个京城。

  那些吃腻了山珍海味的王公贵族、文人骚客,纷纷趋之若鹜。

  一小坛荔枝酿,被炒到百两雪花银。

  然而,巨大的财富与声望,引来的除了客商,还有觊觎的饿狼。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小厨娘的菜,今天又发光了吗,小厨娘的菜,今天又发光了吗最新章节,小厨娘的菜,今天又发光了吗 平板电子书!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,与本站立场无关
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,请发邮件至,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。
Copyright©2018 八零电子书